临沂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其前身是1976年设立的临沂师范专科学校政治系、马列教学部和临沂教育学院政治系,后历经临沂师范学院政法与经济系、临沂大学法学院,2011年8月从法学院独立出来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学院入选第一批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学院被人社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教育工委评为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现设有政治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教研部等7个教研系部;有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研究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研究生38名、本科生206名。教职工94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29人、博士24人,另有外聘合作导师15人。
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校本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教学和本院研究生、本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扎实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创新,注重改进教学模式,推进专题教学,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在认真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课程基础上,开设校本必修课程“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近年来,立项省部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6项,获全国高校“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进思政课示范“金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含思政金课2门),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批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青创团队1个,获省级以上教学比赛获奖9项,“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山东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有2名教师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有1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有1名教师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强化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努力打造专业学科高地。自建院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作为办院重要支撑点全力推进建设。2019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于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加强平台团队建设,致力科学研究。拥有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沂蒙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临沂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等6个科研平台;组建了山东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孝敬文化观研究青创团队,临沂大学沂蒙精神研究团队等4个学术团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4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55项(含重大项目2项);出版专著58部,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60余篇;获奖17项,其中省级获奖5项、厅局级获奖12项。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等重要报纸发表理论文章15篇。
强化学生实践锻炼,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建立校外学生教育实践基地10个,学生社团2个。学生在山东省教师素养大赛中获奖20项,“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40项,在2020山东省首届高校思政短视频大赛中获奖5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高翔同学,2019年被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的优秀代表。
弘扬沂蒙精神,服务社会发展。依托革命老区大学办学优势,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山东省沂蒙精神研究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山东省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纷纷落户我校我院,承办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小学骨干教师、企业管理人等培训,共培训近300个单位的学员3000余人。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建引领、教书育人、平台支撑、项目推动、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聚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再创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的辉煌!
2022年3月